导致会议冷场常见原因是什么?准备不足,准备不对路子,参会人员仓促上阵,无的放矢,话题不集中,东一榔头西一棒子,或者是参会人员性格内向,不爱说话,口头表达能力欠佳,深谈不下去,甚至是参会人员行前得到领导授意,刻意回避话题,东拉西扯。
1、大多数人缺乏“自己正在开会”的意识
日复一日的例会,让很多员工对会议的定义发生了转变,因为开会之前没有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对某个问题的讨论,误认为开会就是一群人坐在一起聊天,完全不关心问题的解决方案,时间久了,大家对于开会的态度就形成了一个消极的定势。
2、没能明确开会的主题和关键点
其实这也和第一点有关,每天抱着聊天的心态开会,参会者在会议开始之前,不会花心思准备自己的“论点”,开会的时候不知所云,甚至总是重复同一件和本次会议无关的事情,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,这样的会议一般十分冗长,并很容易造成冷场。
3、别人“听不懂”你的话
如果是语言不通还好办,找个翻译就能解决,但这里指得是对方根本不知道你要表达什么,是逻辑上的不理解,技术人员向管理人员表达事情时,尽量把语言组织的更简单一些,直接说出这项技术能带来什么结果,别人马上就能抓住重点,你的话是要说给别人听的,表达是否符合逻辑,自然也由别人判定,一旦对方听不懂你的话,会议分分钟冷场。
下面创意者就给大家分享几个提高会议效率的方法,创意者根据多年来帮助国内外企业成功策划会议活动的经验,总结出以下2个最关键的点:
1、确定会议的着陆点,开展输入输出管理
会前准备最重要的就是确定会议着陆点,也就是定位,它能让每个参会者意识到,此次会议在整个大方案中应处于何种位置,对参会者的行为模式会产生不同的要求,也会让参会者们找到自己的定位,转变心态,认识到“这场会议很重要,不是聊天会”。
定位确定之后,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开展输入输出管理,输入就是明确在开会的时候应将什么内容通知和提供给参会者,输出则是会后将会产生怎样的结果。
值得注意的是,输入要尽量给对方提供新东西,提升新鲜感,再是让参会者感受到前进感,觉得会议使工作得到推进,而不是原地踏步,输出勿急躁,一般情况下,会议结束是以双方消化方案后达成共识为前提的,而不是单方面强行加快会议进度。
2、根据参会对象,灵活决定会议着陆形式
着陆形式就是会议的风格,确定合适的会议风格,将有助于提升方案的完成度,进而加深对方对方案的理解程度,增加方案通过率,而寻找合适的会议形式,就看你能不能理解参会者的风格。
公司是一个小社会,有各种性格的人,有的人开会就喜欢看书面资料,厌烦长时间语言交流,而有的人喜欢听别人讲话,不喜欢枯燥的文字,所以会议的风格形式,就要依人灵活而定,例如前者喜欢看文字,你就可以采取“长话短说”的方式,制定便于阅读的方案,而对于后者,则可以“娓娓道来”,选择更适合倾听的方式,无论什么形式,重点是迎合对方。